-
Q
气体检测报警器校准方法与步骤
A1、首先,要准备相应的标准气体,同时将标定罩对准待检测的探头,开启标样气。 2、其次,可燃气体报警器校准开始,等待标定气体进入气体检测仪,当到达一定数值之后,在中控的气体检测仪控制器就会发出报警声,这时候我们按下复位键,报警取消。报警取消之后,将标定的标定气罩取下,然后将装标准气体的容器的开关阀门关闭。 3、最后,我们记录下在中控上显示的气体浓度,在可燃气体检测仪标定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标准气标定时候须清理气体检测仪探头,标样气须打开十秒钟以上。可燃气体报警器校准使用标准气体要求 1、原则上要采用经计量认证与被检测气体相匹配的标准样气。相同的被测介质所选的标准样气不同,报警点也不同。 2、校验前,探头的周围环境应无可燃气体。如果有可燃气体,要先拆下防雨罩,充入一定量的洁净空气后,再连续通入样气,以保证校验的准确性。 3、当被测气体为烃类混合物时,异丁烷为首选样气,其次为丙烷。 4、对于非烃类混合物或爆炸下限浓度的气体燃烧时产生的热量相差较多的烃类混合物,不得已时,可使用丁烷、异丁烷、丙烷等既易得又稳定的单组分燃料作为样气。此时必须依据一定的检测信号换算关系调整报警器的量程。 5、用于检测乙炔,采用催化燃烧式传感器的可燃气体报警器,由于用甲烷标准气体标定,出现灵敏度不高现象,需要用乙炔标准气体单独标定。 可燃气体报警器校准周期是多久 可燃气体报警器一般是每年强制检定具一次,要求严格一点的话就是半年检定一次,如果检测环境的气体浓度较大,可以缩短标定周期,以使检测更准确,无论是哪个品牌的可燃气体检测仪都应该顺应这样的原则。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非矿业作业环境中使用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包括可燃气体检测仪,以下简称“仪器”)的首次校验、后续校验和使用中检查。 2 概述 仪器的检测原理主要有催化燃烧型、红外线吸收型、热导型等。采样方式有扩散式和吸入式。仪器主要由检测元件、放大电路、报警系统、显示器等组成,用于监测环境中可燃气体的浓度。 3计量性能要求计量性能要求见表14 通用技术要求 4.1 外观及结构 4.1.1 仪器不应有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外观损伤。新制造的仪器的表面应光洁平整,漆色镀层均匀,无剥落锈蚀现象。 4.1.2 仪器连接可靠,各旋钮或按键应能正常操作和控制。 4.2 标志和标识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称、出厂时间、编号、防爆标志及编号和国产仪器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及编号等应齐全、清楚。 4.3 通电检查仪器通电后,仪器应能正常工作,显示部分应清晰、完整。 4.4报警功能及报警动作值检查仪器的声光报警应正常。 4.5 绝缘电阻对使用交流电源的仪器,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 MΩ。 5 计量器具控制仪器的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5.1 检定条件 5.1.1 检定环境条件环境温度:0~40°C;相对湿度:<85%;通风良好,无干扰被测气体。 5.1.2 检定用设备 5.1.2.1 气体标准物质采用与仪器所测气体种类相同的气体标准物质,如氢、乙炔、甲烷、异丁烷、丙烷、苯、甲醇、乙醇等。若仪器未注明所测气体种类,可以采用异丁烷或者丙烷气体标准物质。标准气体的浓度约为满量程的10%,40%,60%及大于报警设定点浓度的气体标准物质。气体标准物质的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2%(k=2)。也可采用标准气体稀释装置稀释高浓度的气体标准物质,稀释装置的流量示值误差应不大于±1%,重复性应不大于0.5%。气体标准物质的浓度单位在使用时应换算成与被检仪器的表示单位一致。 5.1.2.2 流量控制器流量控制器由检定用流量计和旁通流量计组成,如图1所 示 , 流 量 范 围 应 不 小 于500 mL/min,流量计的准确度级别不低于4级。 接地端上,施加500V直流电压持续5s,用绝缘电阻表测量仪器的绝缘电阻值。可燃气体报警器校准注意事项 1、原则上要采用经计量认证与被检测气体相匹配的标准样气。相同的被测介质所选的标准样气不同,报警点也不同。 2、当被测气体为烃类混合物时,异丁烷为首选样气,其次为丙烷。 3、对于非烃类混合物或爆炸下限浓度的气体燃烧时产生的热量相差较多的烃类混合物,不得已时,可使用丁烷、异丁烷、丙烷等既易得又稳定的单组分燃料作为样气。此时必须依据一定的检测信号换算关系调整气体报警器的量程。 4、校验前,探测器的周围环境应无可燃气体。如果有可燃气体,要先拆下防雨罩,充入一定量的洁净空气后,再连续通入样气,以保证校验的准确性。
-
Q
测量仪器校准有哪些方法
A数字万用表 一、 范围 本标准适用本单位所有用于测量电流、电压的计量器具在使用的量程范围内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二、 技术要求 . 工作环境 环境温度为 20℃± 5,相对湿度不大于 75%R。H 无电磁场干扰。 2. 检定标准 以 KEI THLEY-20 00 型 6 位半数字万用表为基准,进行比对检定。 3. 检定周期 新 购 的 此 类 仪 器 须 进 行 首 次 检 定 , 使 用 中 的 此 类 仪 器 须 每 年 检 定 一次 ,检定合格的方可使用。 4. 误差范围 在量程范围内,测量相对误差于 0.5%。 5. 检定人员 须指定专业人员进行检定并作好检定记录。三、 检定方法 1. 外 观 检查受检仪器的外观是否完好,各功能键和旋钮无松动,工作正常,电源充足。 2. 受控仪器在切换测量标准后,先须校零,将输入两端短接,显示值应为 0,不为零时,可调整到零。 3. 将信号源与基准万用表和受检仪器进行连接,检定电压时,须并联连接,检定电流时,须串联连接。 4. 受检仪器在各测量标位至少取3 个点进行比对,记录 3 次测量平均值。 5. 受检仪器的相对误差按以下公式计算。 四、 记录 将检验结果记录,并填写“数字万用表内校记录”表。 示波器 示 波 器 探 头 校 准 规 范 使用的技术要求 指标:电压衰减 误 差 应 小 于 ± 5%, 频带宽度大于30MHz 1. 外观检查。 被检 100:1 示波器探头外观应完整无损,有无接触不良现象。 2. 电压衰减校准。 2.1. 将数字示波器与校准仪通过 100 : 1 探头相连接好。 2.2. 设置数字示波器增益控制旋钮校准位置,置示波器校准仪脉冲输出方式,使显示波形与数字示波器的刻度相对应(数字示波器输入幅度衰减应设置在 100 :1 状态),此时,调节“ V”误差旋钮,直到脉冲的上下基线与示 波器水平刻度完全重合,读出示波器校准仪表头误差读数。 2.4. 误差应小于± 5%。 3. 频带宽度的校准 4.1 将示波器与合成信号发生器通过 100:1 探头连接好。 4.2. 合成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置 100KHz 调节输出电压,使示波器屏幕显示高度为 Ho 为检验工作的 80%左右(通常为 6div )。 4.3. 保持发生器输出电压不变,均匀地改变发生器的频率,记下各频率点的波形高度 Hi 则频带宽度下降的 dB 数 , (频带宽度下降的 dB 数=20lgHi/Ho (dB))。 其中: Hi ─各频率点显示的幅度高度。 Ho─基准频率点显示幅度的高度。 4.4. 当合成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向示波器上限频率继续升高时, 显 示高 度下降为 0.707Ho(即 4.2div )时对应的频率为100:1 示波器探头带宽实测值, 应大于 30MHz。6. 校准条件 6.1. 环境温度:( 20 ±5)℃ 6.2. 相对湿度:≤ 80% 7. 标准器具: 7.1. 示波器校准仪 型号: S06 机身编号: 08047 7.2 合成信号发生器 型号: 6061A 机身编号: 9646914 数字示波器 型号: HP-54600B 机身编号: 38421026 8. 校准结果的处理和校准周期 8.2.经校准合格的 100 :1 示波器探头,发给 并在机身上加贴校准合格证标识;校准有部分超差,给准用证,并注明准用范围;不合格的贴上“禁止使用”标识 注:本校准规范只适用于本公司内部计量校准工作(适用于HP9258、P5100、PM9100/191 等型号)
-
Q
三坐标测量仪校准方法
A三次元测量(也称为三坐标测量,CMM,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技术,用于测量物体的三维几何尺寸和形状。以下是三次元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 准备工作**1. **清洁被测物体**: - 确保被测物体表面干净,无灰尘、油污或其他杂质。2. **校准测头**: - 使用标准球或校准件对测头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3. **固定工件**: - 将被测物体稳固地固定在测量台上,避免测量过程中移动。---### **2. 建立坐标系**1. **选择基准面**: - 选择一个平面作为基准面,通常选择工件的底面或主要参考面。2. **测量基准面**: - 使用测头在基准面上测量多个点,确定基准面的位置。3. **建立坐标系**: - 根据基准面和其他参考特征(如孔、边等),建立工件的三维坐标系。---### **3. 测量几何特征**1. **测量点**: - 使用测头在工件表面测量单个点,获取其三维坐标。2. **测量线**: - 沿工件边缘或特征线测量多个点,拟合出直线或曲线。3. **测量面**: - 在工件表面测量多个点,拟合出平面或曲面。4. **测量孔或圆柱**: - 在孔或圆柱的内壁测量多个点,拟合出孔或圆柱的直径、位置和形状。---### **4. 数据分析**1. **计算尺寸**: - 根据测量点的坐标,计算工件的尺寸(如长度、宽度、高度、直径等)。2. **形状误差分析**: - 分析工件的形状误差(如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等)。3. **位置误差分析**: - 分析工件特征的位置误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等)。---### **5. 输出报告**1. **生成测量报告**: - 将测量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尺寸、形状误差、位置误差等。2. **图形显示**: - 使用软件生成工件的三维图形,标注测量结果。3. **保存数据**: - 将测量数据保存,便于后续分析或比对。---### **注意事项**1. **环境控制**: - 三次元测量对环境要求较高,需在恒温、无振动、无尘的环境中进行。2. **测头选择**: - 根据被测物体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测头(如球形测头、星形测头等)。3. **测量速度**: - 测量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影响测量精度。4. **定期维护**: - 定期对三次元测量机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利用三次元测量机对工件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测量。
-
Q
万用表如何校准
A万用表(也称为多用表或数字万用表)是一种多功能电子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电学参数。以下是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的基本方法:1. 准备工作- 检查电池:确保万用表的电池电量充足。- 选择量程:根据待测量的参数(电压、电流、电阻等)选择合适的量程。如果不确定,可以先选择最大量程,再逐步调整。- 连接表笔:将红色表笔插入“VΩmA”或“+”插孔,黑色表笔插入“COM”或“-”插孔。测量大电流时,红色表笔可能需要插入“10A”插孔。2. 测量电压直流电压(DCV)- 将旋钮转到“DCV”或“V—”档位。- 红色表笔接触正极,黑色表笔接触负极。- 读取显示屏上的电压值。交流电压(ACV)- 将旋钮转到“ACV”或“V~”档位。- 将表笔接触电路的两端(无需区分正负极)。- 读取显示屏上的电压值。3. 测量电流直流电流(DCA)- 将旋钮转到“DCA”或“A—”档位。- 将万用表串联到电路中(断开电路,将表笔接入电路)。- 红色表笔接正极,黑色表笔接负极。- 读取显示屏上的电流值。*交流电流(ACA)- 将旋钮转到“ACA”或“A~”档位。- 将万用表串联到电路中。- 读取显示屏上的电流值。4. 测量电阻- 将旋钮转到“Ω”档位。- 确保被测电路或元件断电。- 将表笔接触电阻的两端。- 读取显示屏上的电阻值。5. 测量通断- 将旋钮转到“通断测试”档位(通常带有蜂鸣器符号)。- 将表笔接触被测电路或导线的两端。- 如果电路导通,万用表会发出蜂鸣声。6. 测量二极管- 将旋钮转到“二极管测试”档位(通常带有二极管符号)。- 将红色表笔接触二极管的正极,黑色表笔接触负极。- 读取显示屏上的正向压降值(通常为0.5V-0.7V)。- 如果显示“OL”或“1”,表示二极管反向截止。7. 测量电容- 将旋钮转到“电容测试”档位(通常带有“F”符号)。- 确保电容已放电。- 将表笔接触电容的两端。- 读取显示屏上的电容值。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测量高电压或大电流时,务必注意安全,避免触电或损坏万用表。2. **正确选择量程**:如果不知道被测值的大小,先从最大量程开始,逐步调整。3. **断电测量**:测量电阻、电容或二极管时,确保被测电路已断电。4. **避免过载**:不要用电流档测量电压,否则可能损坏万用表。5. **定期校准**:万用表需要定期校准,以确保测量精度。
-
Q
卡尺是如何测量校准?
A卡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深度等尺寸。以下是使用卡尺进行测量的基本步骤: 1. 准备工作 - 确保卡尺干净,测量面没有污垢或损坏。 - 检查卡尺的零位是否正确。如果是数显卡尺或游标卡尺,确保在闭合状态下显示为零。2. 测量外径 - 打开卡尺的测量爪,将待测物体放在两个外测量爪之间。 - 轻轻闭合测量爪,直到它们与物体接触,但不要用力过猛。 - 读取测量值。如果是数显卡尺,直接读取显示屏上的数值;如果是游标卡尺,读取主尺和游标尺上的刻度。 3. 测量内径 - 使用卡尺的内测量爪,将其插入待测物体的内孔中。 - 轻轻张开测量爪,直到它们与内孔壁接触。 - 读取测量值。4. 测量深度 - 使用卡尺的深度测量杆,将其插入待测物体的深度孔中。 - 将卡尺的测量面与物体表面平齐。 - 读取深度测量杆上的刻度。5. 读取测量值 - 数显卡尺:直接读取显示屏上的数值。 - 游标卡尺:读取主尺上的整数部分,然后读取游标尺上与主尺对齐的刻度线,确定小数部分。 - 带表卡尺:读取表盘上的指针位置,确定小数部分。 6. 记录测量结果 - 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确保单位正确(通常为毫米或英寸)。 注意事项 - 测量时保持卡尺与物体垂直,避免倾斜导致测量误差。 - 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卡尺或物体。 - 定期校准卡尺,确保测量精度。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准确使用卡尺进行各种尺寸的测量。
-
Q
现在还有计量员上岗证培训吗?
A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规定,计量员上岗证己于2016年6月取消,后续不在进行培训、发证;各第三方实验室可以自行开展培训,发证。